对于很多人而言,VR设备的主要用途一般是用来玩VR游戏。但还有一个重要的VR群体,虽然人数不及游戏人群多,但也是VR设备目标人群的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那就是VR观影用户。
我第一次接触VR应该是七八年前,那个时候突然流行起了一种手机盒子。盒子的构造十分简单,用料也十分朴素,就是将瓦楞纸裁剪,折叠固定成眼镜的形状,再放上两个圆形镜片。这种盒子要配合手机进行使用,虽然分辨率低, 视野很窄,但那仿佛置身其中的感觉,那近在咫尺的一草一木,还是给当年的我带来的相当的震撼。
在后来的这几年,我也一直关注着VR行业,也买过几款其他的手机盒子,但受限于手机的尺寸和分辨率,手机盒子带来的体验总是有局限性的。看电影的话,时间一长,眼睛看久了大颗粒的像素点,会感觉很不舒服。我一直很想买一个更方便的设备用来躺在沙发或者床上观影,但当时的我还只是个学生,囊中羞涩,对于动辄大几千的设备只能望洋兴叹。
后来参加了工作,我又开始重新关注起VR设备的圈子,发现新出了一种VR设备,可以脱离电脑和手机使用,叫做VR一体机,但我心中有些不以为意,心想不就是把手机组装了进去嘛,有什么技术含量呢。但当时在看到了PICO G2这款设备,看到评价很不错,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购买了我得第一款VR一体机,也是我的第一个pico的设备,pico g2.
戴上设备,开机,按照指示设置完,进入了热气球的主界面中,我意识到,我之前的想法是错误的。这个视角比原来我用过的任何一款手机盒子都要大得多,清晰度也要高出很多倍,我才意识到,原来VR产业的发展比我想象中的要快得多,同时我对VR设备更加关注了。希望能用更好的设备,得到更佳的观影体验。
在那一段时间内,我还购买过goovis g2头戴影院,这并非一款VR设备,而是固定视角,没有陀螺仪的头戴观影设备。相比于VR眼镜,goovis g2的清晰度要更高,基本上接近平时看电视看显示器的清晰度,但屏幕要更小,同时由于没有陀螺仪,这就要求观影者在观看使用的时候头要固定不能动,不然画面就会猛烈晃动,产生较强的眩晕感。
pico g2给我带来的最好的体验,就是他的第三方应用的支持,goovis g2本身没有系统,需要外接电视盒或者其他视频输出设备,官方自带的控制盒自由度很低,大部分安卓应用都无法安装。另外我比较关注的VR行业的头部厂商oculus的quest系列,也曾让我产生购买的欲望,但详细了解后,发现其对于第三方的安卓应用支持并不足够,也不能像pico g2这样可以随意调节窗口大小,最终让我放弃了购买。
就这样一直用着pico g2,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也渐渐投入工作之中,有一段时间没有关注VR新设备了。突然有一天,我的老同学给我发了一个新闻,正是PICO Neo3刚开售的第一周,他本是知道我关注VR,所以才将新闻转发给我,却并不知道pico一直是我最关注的品牌。我点开京东页面一看,竟然只要2499起,这个价格即便与quest2相比也极具竞争力。我看了一下商品详情与活动,不到十分钟,我就下单购买了,我购买的迅速甚至让我的同学都吃了一惊。
第二天,neo3就送到了我的手中,我怀着激动的心情, 进入了系统界面。不得不说,相比g2的3k清晰度,明显感觉到纱窗感小了很多,看视频更加清晰了,但是有个重要的问题,第三方应用窗口太小了,没有g2的三级调节功能。我赶紧将这个建议反馈给了官方,官方态度非常良好,说过段时间的更新就会加上。
果然,十天后,系统更新了,加入了窗口调节功能,虽然确实比原来大了很多,但是还是不够大,相比g2的三倍,neo3的三倍要小很多,似乎和g2的2倍差不多大小,但是也可以用了,就这样,我的观影设备从g2变成了neo3.
直到前一段时间,neo3的系统更新了,我惊讶的发现,neo3居然能够对于第三方窗口无极调节了,可以任意变化窗口的大小,这真是意外之喜,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没想到在这次我并没有关注的更新中实现了。我本来也用neo3装了steam link和moonlight,连接电脑串流一些pc游戏,原来有的时候字太小看不清,现在完全没有这个问题了。这一刻,我知道,我选择neo3是我当时最正确的决定。
现在,偶尔还是会关注一下vr行业的最新动态,目前的VR设备清晰度还是略有些不够,所以我也对下一代的设备抱有很大的期待,希望VR行业发展越来越好,希望pico越做越强,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原文转载自:【pico论坛】https://bbs.picoxr.com/post/7097873872195682311
原文链接:【VR游戏网】https://vr.lxybaike.com/blog/2330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