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图片

转载:小语种何去何从

中国第一批立陶宛语学生, 毕业即失业?
观察者网12月15日
近期的中国对立陶宛“外交降级”事件,有这么一个群体意外地顶在了风口浪尖上。

那就是“立陶宛语”专业的学生。

巧的是中国第一个立陶宛语专业,正好成立于2017年,也就是说今年立陶宛语才产生第一批毕业生。一毕业就撞上这么大的变故,可谓“毕业即失业”,这比什么莫言得奖那年毕业论文《中国人什么时候能获得诺奖》还要倒霉得多了。

?
乌鸦之前二论立陶宛时候讲到,本届立陶宛政府上来之前,中立关系正处在上升期,但终归贸易规模和政治往来都十分有限,这么个冷门的语言专业,当年开办时候还相当红火。不仅是立陶宛语,很多小语种专业都让人产生过高薪、就业容易的误解。

在很多语言类公众号和报专业老师的眼中,小语种都是香饽饽,几乎是竞争小、专业稀缺、高就业率和高薪、高大上工作单位的代表。类似的言论在高考报志愿期间和国考报名期间屡见不鲜。

?
然而正如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区别,小语种专业学生“入坑”之后的实际状况,即便不像立陶宛语专业这样突遭横祸,往往也与期望相去甚远。

竞争小?小语种学生人数确实少,但市场需求则更小。很多小语种从根源上不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而设立,屠龙屠得再好,市场也不需要屠龙人才,更不是“学得好就有工作”。

甚至往往,小语种专业学得越好的学生,在毕业时更倾向于找专业相关工作,几年后发现专业学得不好、一毕业就改行的同学却混得风生水起。

?
?
导致小语种专业就业难的原因多种多样。专业开设的不甚合理,部分学校的盲目扩招,教学内容的相对不足,国内深造的资源有限,考研内卷严重,考公对口职位的稀缺,教培行业的寒冬,互联网企业对英语和小语种专业的重视度差异,不成文的性别歧视,都是小语种专业学生面临的障碍。

要知道,小语种专业在越好的学校往往都是录取分数线最低的专业和调剂专业,很多高考生是为了进这所学校才选了这个专业,指望通过转专业实现二次升级。看看北大2019年的转专业数据,就知道外国语学院是转出人数最多的。

?
这些专业的生存状态到底如何?

1

先来看看小语种中的“大语种”法语。

截至目前,内地共有153所大学开设了法语专业,其中属于本科教育专业的有122所,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省份,每年的毕业生基本达到五六千人的规模,再加海归只会更多。

和研究生阶段更偏向文学类的课程设置相比,法语专业的本科生教学都还是接受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训练。除却来自发达地区外国语学校的部分同学入学前就具备法语基础,每个同学都是从零学起,即便如此,学习的效果也是大相径庭。

?
语言类的课程总是相对枯燥乏味,能够坚持下来的学生,在进入到就业环节后,摆在法专生面前的无非两条路,走专业,和改行。

?
与毕业生的规模相比,国内招收法专生的岗位有多少呢?

首先来看看最受家长们青睐的国考,这类岗位既包括部委、中央直属机关单位、海关边检,也包括省属和市属级别的外事服务机构、对外交流中心、对外投资局。

据统计,2022年国考中招收法语专业的岗位充其量只有50个,很多岗位都有工作年限、基层工作经历、英语能力和性别等方面的限制,门槛不可谓不高。

?
更麻烦的是,在这50个岗位中,单一法语岗位只有3个,加起来招录人数不过12人。12:6000,这个数字对比有多惨烈,想必不用乌鸦赘述。

?
与本次国考65.53的平均竞争比数据相比,不难看出,法语职位不仅少,竞争难度还大,比如全国友协的这个法语职位,就是招考1人,但报考人数多达185人。

?
这也叫好考么?

即使突破重重选拔进了部委,外交官也不光是外表的光鲜亮丽,实际上就是从事外事工作的公务员,工资比很多地市还要低,在北京地区也就一年十万左右。

驻外补贴因为所在国的战乱或环境艰苦相对有优势,愿意拼的话,看地点一年几十万有可能。国内的话,加班比较严重,比996还不如,也没有加班工资。

而且对外语人不稀奇的留学,对考公也会带来阻碍。如果自费留学超过六个月,很多这样的岗位就会对你关上大门。

?
如果不在体制内干,编外的选择呢?

乌鸦在某热门招聘网站上以法语为关键词搜索的数据显示,相关职位顶多也就三百个。

去跨境电商或者外贸公司?充当人工翻译器的法语外贸员有两种可能。一种是2C平台的运营,包括亚马逊、fnac和CDiscount等。另一种就是2B形式,俗称跑业务的,需要直接跟国外企业合作,做的是大单,有稳定的企业客户,对于语言水平的要求要高于前者。

相较而言,跨境电商薪资还是挺可观的,但也是出了名的加班多,毕竟法语用户群的时差会使你需要经常上夜班,即时响应、昼夜颠倒、吃行情饭更是常事儿,秃头警告无法避免。

?
那驻外岗位香吗?

实话说,在几年前,驻外岗位的待遇确实不错,但前提是得吃得起苦。

你以为法专生驻外是去法兰西,工作之余,能够在巴黎品红酒,能够去普罗旺斯看薰衣草,能够在马赛感受文明的碰撞?

你想多了。

法专生的驻外,去的基本是非洲。

这种外派岗位基本是央企国企居多,许多基建类的国企,如中铁五局、中电三局等,每年都招聘大量法专生外派从事翻译工作。

?
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是女生的外语专业来说,难度不言而喻,乌鸦这里不是说女孩吃不了苦,只是条件艰苦的驻外环境对女生而言困难更大,更何况安全、宗教、风俗等方面都可能带来困难。

而且,吃这些苦,到头来赚到的和互联网大厂也没法比,更别说什么“财富自由”之类。

?
当同传呢?同传不是传说中的体面高薪吗?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下面这张同传翻译报价图。

?
乌鸦看完,再结合调研数据只想感叹,咱不能拿最高薪水和平均薪水来揣测大多数普通翻译那点可怜的工资吧?偌大的北京,又有多少人能拿到11187元的平均月薪?

要想学好同传,法专生就得选择去留学,指望争取公派留学的名额、在法国短暂待个半年一年肯定是不够的,至少要在浸润式的法语环境中受到足够的训练。留学,就意味着是一笔不小的前期支出。

留学支出以外,优秀的法语同传也都需要从低端翻译做起,需要大量时间的练习和投入才能匹配实战,甚至往往付出回报严重不成正比。毕竟成为高端翻译需要的时间可能是5年、10年,甚至是更久。

机器翻译突飞猛进的发展,就更进一步削弱了语言专业学生的不可替代性。举例来说,2018年,科大讯飞研发的一款ai机器已经通过了catti二级口译同传了。

在你磨炼法语翻译技巧的过程中,同期的机器翻译进步速度显然会超过你,再加上将机器翻译和人工加工结合的译后编辑,你的竞争力,基本会越来越弱。

?
去高校当法语老师?门槛基本都是博士起步。

说到当大学老师,考研就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但语言专业的研究生缩招,是不争的事实。甚至学科就业鄙视链就是cs→理工→文科→外语→小语种。

在国内,据不完全统计,开设法语博士点的高校共有8所,集中在北上广和武汉,开设法语硕士点的学校共有27所,按每所学校招三四个研究生,也就是百来人。

?
拿北大举例,2021年研究生考试中,北大外院在硕士录取环节,除保研之外,最终招收英语语言文学硕士7名、俄语硕士3名,德语和日语专业各招了2名,法语专业只有1名。当年北大考研法语专业初试分数线高达383分。

要知道,当年的考研,大热的北大金融硕士普招初试分数线是393分,社会学系的社会学硕士初试分数线是372分。

这种情况不是个例,而是近几年的普遍情况。

而北京语言大学2020年的考研中,法语专业只招收4人,初试分数线369分,在非英语的外语专业中仅次于阿拉伯语排在第二,比新闻传播学、专门史、计算机乃至金融等专业都要高,考研难度可想而知。

?
去中学或者培训机构当法语老师吗?

要知道,这一行的鄙视链基本是,二本师范能进公立学校考编→小语种高中老师大部分不带编制→老师吹捧小语种高中老师是好工作→小语种就业不如二本师范。

初高中教师编制必须专业对口,法语专业毕业生去教高中,更多要去专门的外语学校,这就使得可就业的学校范围被进一步压缩。

至于去培训机构教法语,虽然门槛不高,但社会地位比较低,还要兼职销售,加之最近是教培行业寒冬,基本最后也会加入考编大军。

?
再有一点在于,就大部分社会就业领域来说,法专生的竞争对手并不只来自本专业。

包括法语在内的德法西等相对大的语种,是不具备专业门槛性的,甚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被培训机构替代。在培训机构报班,老师基本是来自top大学的硕士或博士,课程服务更是贴心,只要肯花钱、肯花时间,通过培训机构达到相关语种专业应届毕业生的水平是可行的,毕竟相关语言专业要求的就是听说读写能力。这就使得其他专业的同学能够通过报名培训机构来从事语言相关岗位。

?
你说这专业就业有前途吗,那当然是有的,但,真的很难。

2

相对于法语这样的语言,立陶宛语等真正的“小语种”,情况就更加复杂,受干扰的因素也更多且不确定。

这些语种更确切的名称是“非通用语”。

?
这些“非通用语”专业是和国际大环境紧密挂钩的。对象国与我国关系亲密、来往频繁,对该专业学生的需求就相对较大。对象国与我国关系紧张,该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往往就会有些麻烦。

即便不考虑这样的“不可抗力”,“稀缺小语种”也不好混。乌鸦以印尼语为例来讲讲。

开设印尼语专业的高校,2014年时还屈指可数,但到了2021年,开设的高校已达14所,既有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发达省份,也有广西、云南等边境省份,甚至还有吉林、陕西等北方省份。

?
个别印尼语专业还打破了三四年一招生、小班教学的传统,含外教只有四五个老师,却每隔两年甚至每年都招生,且开班人数接近20人,这就导致该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很快从2014年以前的平均每年不超过10人扩张到大约100人。

更麻烦的是,印尼语这种稀缺小语种,别说是中小城市,即便是北上广深,对口的工作需求也极少。

以2022年的国考报名数据为例,搜索印尼语所得的岗位数为零,说明没有相应岗位或者没有人通过资格审核。

?
在招聘软件上以印尼语为关键词搜索,能搜索到的职位以个位数计。

而能用到印尼语专业素质的岗位,相比于专业语言能力,往往更看重实习经历,这恰恰是“稀缺语种”学生最缺乏的。

以某大厂的运营岗位招聘需求举例,即使挂名印尼语岗位,也是把熟练掌握英语放在第一,并要求具备行业经验和从业背景,印尼语只是顺带的要求。毕竟在外企或者大厂,不是所有人都会小语种,但大部分人都要求会英语,没有公司会为你的不足买单。

?
如果有两个印尼语专业的人同时应聘这个岗位,A同学已毕业四年,此前一直在体制内、现在转行互联网,印尼语水平较高、英语一般,B同学刚毕业一年,一直在互联网行业工作,精通英语、印尼语水平一般,你们猜大厂会要谁?必然是B同学,因为省去了跨行业的适应和培训过程,而印尼语,只是敲门砖和工具。

对印尼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走专业,国考的职位不是每年都有,即使有,也是外交部等高端部委,难度可想而知。

那省考呢?如果通过省考进入了某个省的外事办、公安或边检等部门,也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只干专业相关,不干其他,毕竟体制内的事务性工作可能更庞杂,你的专业甚至可能根本用不上。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央视、新华社这些事业编也不是每年都有这个语言的招聘需求。即使进去,除了电台可能更多待在国内,记者类的岗位基本都意味着要常驻目标国。

去高校当老师也起码是硕士学历起步,再过几年基本也是要博士学历才行,这就进一步加剧了该专业考研内卷的局面。

去教育机构当老师吗?哪家教育机构会有这个语种的需求?

似乎剩下的,也就只剩下了做翻译这条路。而这种需求极小的语种翻译,很难做正职,而兼职就意味着,旱涝不保收,和翻译公司签合同又很容易成为被收割的韭菜,如雇主给的报酬是千字180元,到了翻译手里可能只有80元。

?
现实来讲,中国和印尼的经贸合作也更多集中于开矿、机械等领域,很多时候需要跟着下矿区,居住条件、生活条件都比较艰苦。

去做客服运营的话,说白了也就类似淘宝客服,业绩压力极大,甚至很多公司是初创、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薪资制度,上升空间很窄,做了很久之后跳槽离开还是从基层做起。

就业这么难,或许会有人说,那就考研嘛,稀缺小语种专业考研不是简单吗?

?
可全国具备印尼语专业研究生招生资格的高校有几所?老师又有几位?每年放出来的研究生招生名额又有几个?

比如2021年北大外院招收印尼语专业研究生,甚至没有细化到单一语言,而是分大类,印尼语和泰语、菲律宾语等专业合并成亚非语言文学一个大类招生。就这,一共才录取了8人……

?
当年被录取的8人中,初试成绩最低分395分、最高分415分,而初试满分才500分,这个“冷门”专业考研卷的程度,恐怕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

另外,要初试成绩先过学校划定的文学大类基本线,才有资格进复试,而不是按照招录人数的1:1.2划定。

换言之,比如某个小语种专业拟招录6人,但当年只有2个人初试过了350分的基本线,那对不起,最后这个专业只能招2个人,剩余的4个名额只能作废,考了前两名之外的考生,要么就业,要么再战。

而外院文学类学硕350分的初试基本线,在北大的10个学硕大类里面,也仅次于经济学、历史学和哲学,排在第四位。

?
即使考研成功,迟早还是得面临就业这一关。“稀缺小语种”读了硕、博,如果就业时转行,那真是意味着七年乃至十余年的心血白费。

所以这类专业,每一届学生十来个,最后走专业的往往只有一两个,全员改行也是很正常的。

说了这么多,乌鸦的意思,并不是劝人不要修学小语种,个人有选择的自由。但确实在社会上,相比于那些“难就业”威名在外的专业,小语种专业却时常被很多莫名其妙的光环笼罩,有些宣传拿着成功率极低的“成功案例”来大谈特谈小语种学生的“优势”,着实忽悠了不少人。

啥叫真正的“自由选择”?先有知情权,然后按自己的需求再去做出选择。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小语种专业,根本没有传说中那么吃香》

《国考报名第一天结束,小语种的你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了吗?》

《国考23万人报名,外交部人太多不敢报?别怕,中联部给你放大招!》

《专业|小语种专业就业前景及薪资盘点!最有“钱”途语种是?》

?分享文章
?不喜欢
?
愿你历尽山河,仍觉得人间值得。

请为这个游戏评分(刷新后可以更改评分)
[评分人数: 0 平均分: 0]

原文链接:【VR游戏网】https://vr.lxybaike.com/blog/11804.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分享海报

评论0

请先

站点公告

限时优惠 年终大促,终身VIP限时88元超低价! 没有百度网盘会员的用户请使用VR宝盒客户端下载游戏,提供3条高速下载线路,总有一条可以跑满你的宽带,在这里开通会员不需要额外开通网盘会员,也可以享受极速下载的乐趣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